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关于慈铭 > 慈铭新闻
中国3000亿健康保险亟待开发
为促进医疗与保险的共同合作与发展,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专委会(HMO)主办、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承办的“第三届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国际高层研讨会”于2010年10月22日在沪举行。有关卫生行政和保监主管部门、中国医师协会领导及美国、加拿大、瑞士、新加坡等地的保险医学专家欢聚上海,与我国医疗保险精英共同交流医疗保险经验,为促进中国健康保险事业出谋划策。
中国健康保险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根据与会外国专家报告中提供的数据,美国、加拿大,瑞士等西方发达国家健康保险年保费收入多年平均占到保险费总收入的25-30%,与中国同处亚洲的新加坡该比例也达到了23%。显然,健康保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保险产品体系中的生力军。反观国内,保监会公布的保险业经营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健康保险实现保费收入约574万,仅占当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113.7万元的5.15%,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竟达6倍。如果达到国际同等水平,意味着健康保险在中国存在着年总值高达3000亿的巨大市场规模,其潜力和前景不可估量。
早在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就曾连续两次对商业健康险做出重要批示,希望结合社会医保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2005年前后中国保监会批准的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5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也相继开业。时隔六年,在3000亿诱人的奶酪前,中国健康保险逡巡踟蹰、步履蹒跚,内在原因值得深入探索研究。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深入改革,商业医疗保险在医改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日前委托中国医师协会开展商业医疗保险为深化医改服务的调研,可以说是保险医学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医疗与保险接合的新契机。
保险医学制度缺失是中国健康险发展的病根
参加“第三届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国际高层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同时指出,中国健康险目前纵然举步维艰,但市场潜力巨大,盈利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机构进行的保险需求调查,健康险都是排在第一位;其次,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健康保险公司取得了成功,在西方发达国家,从综合性保险集团转型为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成功案例层出不穷,而且愈演愈烈。阻碍健康险在中国快速成长,并成为民众喜闻乐见,保险公司盈利支柱的最大障碍是保险医学制度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保险与医疗横向合作不充分,保险医师及专业培训、职业资格评审、晋升机制缺位,健康保险知识落伍等方面。
保险与医学结合已有近 200年的历史,重大疾病保险的创意最先来自医生,而不是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理论和实务则最先由保险公司,而不是由医生创建。这充分说明医学是保险服务创新的工具和源泉,更是健康险提高过程医学干预、降低索赔风险的根本之道,保险和医学的结合,有利于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壮大!
在这个领域里,目前我国还处于“参照国外标准”阶段,很多方面尚属空白,保险业在核保核赔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手段不少都是国外的。其中一些引进的技术由于不适应中国国情,难免水土不服,未能给保险公司带来应有的经营效益,使我国的健康保险发展长期滞后。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重视和加强我国保险医学的建设和研究。
今年年初中国医师协会HMO总干事胡波、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张国芳,应国际保险医学协会主席Siegfried Akermann的邀请,参加了国际保险医学会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第23届年会。 会后, 胡总干事通过调研,提出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国保险医学的几点建议”,受到了卫生行政和保险监管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和肯定。
中国保监会政研室蔡宇处长指出保险行业离不开保险医学的支撑,希望在专业协会和企业两个层面加强交流和沟通,促成更为广泛的有效合作。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镜表示,愿在保险医师专业人才培养、执业资格审核注册、职称评定晋升方面继续做出更多努力,以促进健康保险在中国的顺利发展。
民营品牌医疗服务将是医险合作的生力军
与会代表同时也指出,受国内医疗资源匮乏、相对垄断经营等因素的影响,健康险公司面对国营医疗卫生机构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也是阻碍医保合作从而导致健康险举步维艰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相对于供不应求的大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显得更加活跃主动,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良好成效,成为健康保险突破医疗资源瓶颈的排头兵和有生力量。
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长期积极探索健康体检与医疗保险的有机合作,九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在配合保险核保核赔,改进体检流程等方面,给医疗与保险机构合作提供了示范性模板。此外,由慈铭集团与关爱保险经纪公司联手为广大体检客户量身定制的保障范围广,性价比高的专属健康意外保险产品,有效地把健康保险融进了慈铭的健康管理链。企业员工和慈铭客户在参与健康管理的过程中,通过自觉购买保险,有效地降低了因病致贫的经济负担和风险;同时,由于慈铭和保险公司都积极参与被保客户的疾病预防等健康管理,避免和减少了病患危害,有效地控制了健康险的赔付率,
慈铭体检集团总裁韩小红介绍:健康体检只是健康管理链及疾病诊疗的准入“身份证”。通过融合保险理念和产品,形成健康链式服务,让客户尝到了甜头,也产生了更多需求,真诚希望更多有志于健康医疗保险的保险机构与慈铭合作,我们希望以九年来保险体检合作的经验及500万健康数据,与中国保险业共同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保险数据库,更好的推进国内健康医疗保险的迅猛发展。
3000亿是谁的奶酪?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日益高涨和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健康保险无疑是未来保险行业最亮的利润增长点。谁能率先找到破解困局的钥匙,谁将成为未来保险业的王者!”,关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德智博士此说实不为过。一方面是巨大的利益诱惑,另一方面是医疗资源的匮乏和制度的缺失,夹缝中“衔玉而来”的中国健康保险六年未能长大,踟蹰不前。最具有市场意识和感觉的民营医疗机构,以其与生俱来的敏锐嗅觉,率先向保险业伸出橄榄枝,给中国健康保险破冰之旅带来缕缕曙光。
而外资保险诸强早已是虎视眈眈。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总干事胡波在美国菲尼克斯召开的第119界国际保险医学大会(AAIM)上了解到,全球保险资金酝酿进军中国健康及健康意外险市场。而在上海论坛上,本土企业也当仁不让,中国国际健康管理及医疗保险服务联盟(China Alliance of Insurnce Medicare,CAIM)宣告成立,由卫生医疗、保险界领军人物和资深专家组成的该机构,致力于树立行业规范,为相关政策制定奠定基础,支持本土保险医学的发展,促进医险有机结合,形成具体行动计划,制定日程表保证推动进程,为国内健康保险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可预见不久的将来,健康保险奶酪真正的争夺大战将隆重上演,谁将率先突破医疗资源困局?谁将优先占位抢得先手?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论坛专家视角
瑞士再保险公司SAM副总裁:
要达到管理的目的,必须首先做到可衡量;在质量控制上,中国的医疗与保险合作具有广阔空间,同时可以考虑与中国医师协会这样的组织达成目标一致,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保险医学方案和法医专家François Sestier博士:
中国核保核赔工作人员多是自学成才,需要加强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以提高核保核赔工作质量。
美国环球健康福利集团(GBG)中国总经理Armando Baez:
中国一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的许多医疗设施包括血液中心,并不比境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逊色,中国境内的保险公司应对它们加深了解,鼓励客户大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