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关于慈铭 > 慈铭新闻

关于慈铭

慈铭新闻

晶报:工作压力大让金融人更脆弱

中国金融人士健康白皮书》发布

工作压力大让金融人更脆弱

 

蔡奕臻

 

一直以来,金融投资行业以高收入金领形象成为很多人的追求目标,在外界眼里是非常光鲜的职场人士。但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对健康究竟有怎样的影响?他们又有哪些健康烦恼和期望?近日,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慈铭体检集团联合发布了《中国金融人士健康白皮书》,显示金融业从业人员在各种光环下饱受巨大压力,日均工作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已经成为易猝死人群。

重压之下易发生猝死

此次面向全国金融系统展开生存状态的调查,在全国范围内金融从业人员收回有效问卷10457份,统计结果显示,50.9%的金融行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为4655个小时,5565个小时的有43.7%,超过65个小时的占12%,他们每天工作时间平均长达12个小时以上。在工作压力方面,28.3%的受访人员认为目前压力过高,希望能有放松时间,清理内心压力。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会长、医学博士韩小红认为,在这种压力下,金融业人士极易发生猝死。韩小红博士表示,对成年人来说,由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猝死占首位。尽管引起猝死的器质性病变多种多样,但导致患者最后死亡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心脏骤停、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肾功能衰竭,以及脑死亡等。过度劳累、过大压力,长期生活不规律加之应酬频繁,压力缠身,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种下病因。最终一朝突发,极易造成猝死。

韩小红告诫金融界人士:不要用自我安慰的方式来麻痹自己。我们的身体有很强的“容忍性”,一些暂时解除“痛苦”的办法也许会掩盖疾病的症状。紧张性头痛、口干、脉搏暂停、持续的颈背痛、焦虑、消化不良、烦躁和疲劳都是值得注意的“信号”。在身体彻底“垮掉”之前采取行动,是保持健康的最佳途径。

金融人收入健康不成正比

本次调查中,金融行业中1970年以后出生的人占到93.2%,但是随着职业级别的升高,所患慢病的种类也随之增加,高层金融人往往还兼具患有某一疾病突出的特点,比如消化系统疾病、三“高”症。综合本次调查数据以及慈铭集团累积的金融人士健康体检数据样本分析发现,金融行业人员患慢病几率很大,其中颈椎疾病占34%、咽喉疾病占28%、肠胃疾病占22%,脂肪肝占20%、高血压现患率达16%,肿瘤术后患病率为1%

中国医师协会陆希祥秘书长认为,职位高的金融行业人员在赚取更多金钱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多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会使通过遗传获得的初始健康存量加速损耗。而在调查中发现金融行业人员的健康投资跟收入并不成正比,仅有23%的人能做到每年在预防、体检保健等方面的支出达到5000元以上。大部分人依赖单位的福利体检,并认为足以应付健康问题,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赢了财富,输了健康”。

 

媒体链接:

晶报:2010.6.9B15http://jb.sznews.com/html/2010-06/09/content_1107101.htm


Loading the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