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关于慈铭 > 慈铭新闻

关于慈铭

慈铭新闻

晶报:专家带你读懂体检报告

专家带你读懂体检报告

 

健康记者 蔡奕臻/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是什么意思,过高是不是说我蛋白质成分有问题啊?”“尿酸过高是不是就会痛风呀?”“心电图结论为心率不齐,是不是我心脏跳动规律不正常呢?”

近日,一家单位刚刚组织员工做完体检。体检报告发下来后,员工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对报告中各项数值和项目异常的疑惑: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哪些属于正常范围,哪些需要重视并定期进行复检呢?

其实对于体检报告的疑惑普遍存在,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慈铭健康体检中心医疗总监、副主任医师谭少青,请他来为我们揭开这些数据的“庐山真面目”。

常见体检数值、指标解读

总胆固醇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人群总胆固醇水平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胆固醇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国内外专家推荐成人理想胆固醇值为<5.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组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而且 LDL能够携带人胆固醇进人动脉壁细胞,使其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HDL)为血清颗粒最小的血浆脂蛋白,负责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将蓄积于末梢组织的游离胆固醇与血液循环中的脂蛋白或与某些大分子结合而运送到各组织细胞,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促进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的清除,维持细胞内胆固醇量的相对衡定,降低组织胆固醇的沉积,从而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当前被作为动脉硬化预防因子而受到重视。因此,高密度脂蛋白也被称为“血管清道夫”。

乙肝抗体呈阳性弱阳性

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对乙肝病毒免疫的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它是一种保护性抗体,也叫中和性抗体。它能中和掉乙肝病毒的感染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人体免受乙肝病毒再度袭击。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

乙肝表面抗体弱阳性,表明曾经感染乙肝病毒或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抗体,但是乙肝抗体滴度会随时间逐渐下降,所以一般是每4-5年加强注射一次。最好是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当抗体滴度低于10微克/,则需要再接种一支乙肝疫苗加强针。

都市白领体检报告常见问题解读

心脏早期复极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正常心电图变异,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变异,并非器质性心脏病征象,多数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早期复极综合征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若合并神经循环异常,可给予对症处理,胸痛可给予止痛剂,若出现心律失常可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早期复极综合征预后良好,ST段抬高随年龄增长,可减轻或恢复正常。

心率不齐

心率是指用来描述心动周期的专业术语,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分,大多数为6080/分,心率超过100/分,常称为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分者心动过缓。

体检中常见的心率不齐为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脂肪肝按轻重程度不同又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已成为现代人的普遍问题。轻度脂肪肝是治疗脂肪肝的最佳时期。脂肪肝的形成原因中,酒是祸首,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

尿酸增高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大约有1200毫克,每天新生成约600毫克,同时排泄掉600毫克,处于平衡状态。但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潴留过多,当血液尿酸浓度大于7毫克/分升,是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

专家支招:

如何正确看待体检报告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接受体格检查的人越来越多,体检是对身体目前健康状况的一份调查,是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对身体各脏器进行检查,从而对身体健康状况做出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医学建议,对明确的疾病做出诊断,提醒体检者接受必要的治疗,对于一些项目指标的异常,提醒体检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并进一步检查或追踪观察。一般来讲,体检报告只对本次体检的内容给予评价,对本次体检未涉及的疾病体检报告中不一定包括在内。

健康体检是面对一个大多数人群的初筛,是存在误差性的。有些指标敏感性很高,有些指标本身就是处于一个动态水平上,体检测到的是它在那一个瞬间的数值,因此仅仅根据一次体检结果是不能够直接下结论的,需要重复检测,或辅助于其他指标、其他检测,共同诊断。体检者也应该正确看待体检的异常结果,虽然你的结果也许超过了正常参考范围,应正确理解正常值参考范围的含义,参考范围是指95%的正常人的结果,仍有5%的正常人的结果不在此范围内,而且每种仪器和方法都有一定的误差。对于有疑问的结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相似或相同的条件下检验2次或2次以上之后再作出判断。不要因为一次结果的异常就不知所措,恐慌不已,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或给自己扣上某种疾病的帽子。

而体检结果全部正常者则容易盲目乐观,以为自己的健康可以高枕无忧了。任何一项指标都只能从某一个方面部分地反映患者的生理或病理状态,或者是患者的某个组织或器官的变化情况。正常生理情况下,随着个人所处的环境、状态不同,一些指标也不尽相同,有时变化还非常大。体检中会有一些体检者的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虽然没有达到致病程度,但也为健康敲了“警钟”。对于这些“准病人”,不一定要吃药治疗,但饮食结构的调整、运动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过一段时间复检时,要特别留意这些曾处于“临界值”的项目,如果仍无法缓解,应去专科做进一步检查。

 

媒体链接:

晶报:2010.7.7B15http://jb.sznews.com/html/2010-07/07/content_1144975.htm


Loading the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