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关于慈铭 > 慈铭新闻

关于慈铭

慈铭新闻

个性化定制是健康体检的发展趋势——《深圳商报》专访深圳慈铭总经理刘发军先生





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作为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已基本覆盖全市,但团体体检近年来受到不断质疑,甚至被人形容为“鸡肋”。为何一项福利措施被执行得变了味?有没有方法可以改善?未来的健康体检又将呈现怎样的趋势?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深圳市慈铭健康体检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发军先生。

体检套餐越多 越能体现企业对员工的重视程度

作为体检行业资深专家,刘发军表示,企业的团体体检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人数太多,难以实现个性化体检方案的设计;二是受有限的体检经费的制约。

在前提不变的条件下,要使团体体检变得更令人满意,就需要在体检套餐设计上下功夫。“一个企业选择定制的体检套餐越多,说明这个企业对体检越重视。”刘发军说,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员工福利体检的满意度,慈铭通常建议将企业的员工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工作性质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族群,有针对性地科学制定各类体检套餐并在准确搜集其年龄、性别、籍贯、家族史、疾病史、从事行业等相关信息后,为企业设计尽可能个性化的体检方案,如:相较国内其他地区,两广的鼻咽癌发病率较高,在设计体检方案时建议两广籍的员工增加鼻咽癌筛查项。又如40岁以下的人,常规体检一年一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对身体相关系统进行重点检查,而毋须花过多的钱做不必要的高端项目;40-50岁的人事业处于鼎盛期,应酬多、压力大、睡眠不足、生活规律性差,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50岁以上的人,应特别关注内分泌系统,因为这时体内各种激素分泌可能呈现两级分化,大部分在退化,突然不明原因的参数值明显升高与降低大多预示着身体的某些部位与器官出现重大隐患;他表示,如果用人单位能用心地为员工着想,搜集整理齐员工各项资料,体检机构将更能从专业方面给予准确的健康体检指导与建议,从而改变团体体检的“鸡肋”现状并非难事。”

健康体检并非可有可无

要改变现状,人们还应对健康体检有足够的重视。刘发军提到了当今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当某个重量级人物罹患疾病,就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听说谁谁得了肺癌,那我这次体检也一定要拍个胸片,做个CT。”其实各种各样的疾病每天都在发生,只要你自己了解自己,大可不必惊慌。而要了解自己,科学的是态度就是坚持科学合理的定期体检。

“体检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体检帮您发现疾病隐患和即将成为疾病的因素。”刘发军这样表述体检的目的。只有坚持健康体检,才能每年一次地全面监测到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我们不要只看一次体检的结果,而是要关注定期体检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才能真实了解自身健康的发展状况,治未病,葆健康。”

个性化定制是未来发展趋势

刘发军还表示,体检套餐并不是规定动作,它只是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考量,但具体个人情况如何,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将来的健康体检模式必定是一对一的,个性化的,这也是目前健康体检的发展趋势。”个性化定制的健康体检,能针对不同个体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体检套餐,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发现疾病隐患,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保存体检报告的习惯,只是当时看一下有没有超标的项目,对具体的指标指数漠不关心。而慈铭体检现在已经做到了将客户体检的历年数据永久留存,建立起电子健康档案,有助于后续的健康风险评估与慢病管理;此外,慈铭为企业客户提供团队体检结果的汇总分析报告,根据单位员工的历年体检数据对比,指出发病率较高的各项疾病,并提出合理的健康干预指导和建议。

刘发军还表示 “作为国内第一家引进健康管理理念与模式的本土企业,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搭建远程、即时健康管理平台,不久的将来将实现健康管理与干预的远程管理,为人民健康服务。”

文章链接:http://szsb.sznews.com/html/2013-09/10/content_2617144.htm 

商报20130910-A15.jpg


Loading the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