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体检套餐> 基础体检套餐
| 福卡体检项目意义 | |||||
| 分类 | 大项 | 检查项目 | 编号 | 套餐项目检查指标 | 项目意义 |
| 静脉采血 | 1 | 含一次性采血针、真空管,凡选择血液查项目者须加收; | |||
| 临床检查 | 一般检查 | 2 | 身高 | 用于诊断高血压,低血压,体重超重,肥胖,消瘦等。为相关科室的检查提供重要的依据。 | |
| 3 | 体重 | ||||
| 4 | 体重指数 | ||||
| 5 | 血压 | ||||
| 内科检查 | 6 | 胸部 | 对消化、呼吸、循环、神经、泌尿五大系统的物理检查,对许多疾病和体征有初步筛查和诊断作用 | ||
| 7 | 心率 | ||||
| 8 | 心律 | ||||
| 9 | 心音 | ||||
| 10 | 心界 | ||||
| 11 | 肺 | ||||
| 12 | 腹部 | ||||
| 13 | 肝脏 | ||||
| 14 | 脾脏 | ||||
| 15 | 胆囊 | ||||
| 16 | 肾脏 | ||||
| 17 | 神经系统 | ||||
| 18 | 其他 | ||||
| 外科检查 | 19 | 皮肤 | 了解外科基本情况,筛查外科疾病 | ||
| 20 | 浅表淋巴 | ||||
| 21 | 甲状腺 | ||||
| 22 | 脊柱 | ||||
| 23 | 四肢关节 | ||||
| 24 | 外生殖器\乳腺 | ||||
| 25 | 肛门指诊 | ||||
| 26 | 其他 | ||||
| 视力+色觉 | 27 | 色觉 | 有无屈光不正、色觉异常 | ||
| 28 | 左眼裸视 | ||||
| 29 | 右眼裸视 | ||||
| 眼底 | 30 | 杯盘比 | 通过眼底镜检查视网膜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的眼底改变、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神经萎缩、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等病变。 | ||
| 31 | 眼底 | ||||
| 耳鼻喉 | 32 | 听力 | 鼻部:可查出各种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良恶性肿瘤及各副鼻窦的炎症。耳部:外耳道、中耳、听力、鼓膜等。咽部:可查出咽炎、扁桃体炎及各种良恶性肿瘤等 | ||
| 33 | 外耳 | ||||
| 34 | 外耳道 | ||||
| 35 | 鼓膜 | ||||
| 36 | 外鼻 | ||||
| 37 | 鼻腔 | ||||
| 38 | 鼻窦 | ||||
| 39 | 咽部 | ||||
| 40 | 扁桃体 | ||||
| 41 | 其他 | ||||
| 心电图 | 42 | P波 | 心电图描记与心脏电位变化的图形,有助于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房或心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及全身性疾病引起心脏病变,对健康人起到筛查作用。 | ||
| 43 | QRS波 | ||||
| 44 | ST段T波 | ||||
| 45 | Q-T间期 | ||||
| 46 | U波 | ||||
| 47 | 心电轴 | ||||
| 48 | 心电位 | ||||
| 49 | 窦性心律 | ||||
| 50 | 房性心律 | ||||
| 51 | 交界性心律 | ||||
| 52 | 室性心律 | ||||
| 53 | 窦房传导阻滞 | ||||
| 54 | 房室传导阻滞 | ||||
| 55 | 束支传导阻滞 | ||||
| 56 | 预激征候群 | ||||
| 57 | 心房心室 | ||||
| 58 | 心肌梗塞 | ||||
| 59 | 起搏器 | ||||
| 60 | 其他 | ||||
| 实验室检查项目 | 血常规 | 61 | 白细胞 | 通过对血液的各种成分,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的形态和相关数据的监测分析初步诊断有无贫血;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能反应集体是否有炎症及身体免疫力。由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明显升高。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感冒、传染性肝炎),白细胞总数又会减少或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大。血小板减少有贫血倾向。 | |
| 62 | 淋巴细胞数 | ||||
| 63 | 中间细胞数 | ||||
| 64 | 中性粒细胞数 | ||||
| 65 | 淋巴细胞百分比 | ||||
| 66 | 中间细胞百分比 | ||||
| 67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 ||||
| 68 | 红细胞数 | ||||
| 69 | 血红蛋白 | ||||
| 70 | 平均红细胞体积 | ||||
| 71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 ||||
| 72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 ||||
| 73 |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 ||||
| 74 |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 ||||
| 75 | 红细胞压积 | ||||
| 76 | 血小板数 | ||||
| 77 | 平均血小板体积 | ||||
| 78 | 血小板分布宽度 | ||||
| 79 | 血小板压积 | ||||
| 生化检查 | 肝胆功能检查 | 80 | 谷丙转氨酶(ALT) | 是肝细胞受损害最灵敏的检查项目,增高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肝病,此外也可见于胆道疾病、心肌、骨骼肌及其他疾病。 | |
| 81 | 谷草转氨酶(AST) | 引起增高的疾病与ALT基本相同,药物等中毒性肝损害、肝癌及心肌损害时增高幅度可大于ALT。 | |||
| 82 | Y-谷氨酰转移酶(GGT) | 最常用于筛检肝脏机能障碍、肝硬化及酒精性肝损害 | |||
| 83 | 碱性磷酸酶(ALP) | 碱性磷酸酶增高见于肝胆疾病及某些骨骼肌系统疾病。也可见于少儿发育期及孕妇;增高时多为肝胆、骨骼及甲状旁腺疾患。 | |||
| 84 | 总胆红素(T-BIL) | 高值时可能有肝胆或溶血性疾病。 | |||
| 85 | 直接胆红素 | TB、IB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 | |||
| 86 | 间接胆红素 | TB、DB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 | |||
| 肾功能检查 | 87 | 尿素氮(BUN) | 是肾脏滤过代谢的最终产物,当肾功能损害时,体内代谢产物堆积,此时血清中之尿素氮数值升高。 | ||
| 88 | 肌酐(CR) | 检测肾脏的排泄功能。 | |||
| 89 | 尿酸(UA) | 尿酸(UA):增高见于吃高嘌呤食物后,痛风,代谢综合症,也可见于肾脏病及某些血液病引起的高尿酸血症; | |||
| 血脂检测 | 90 | 总胆固醇(TCHO) | 是测定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脂血症的重要指标,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易引起脂肪肝、动脉硬化、脑中风、胆结石等疾病。此外还见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和内分泌疾病。 | ||
| 91 | 甘油三脂(TG) | 来自脂类及碳水化合物(米饭、面包等谷类),当数值偏高,则易患动脉硬化、心肌梗塞、肥胖症、脂肪肝等疾病 | |||
| 风湿检测 | 92 | 类风湿因子 | 胶乳凝集试验 RF<20IU增高: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结缔组织病(如干燥综合征、硬皮病、多发性肌炎);慢性肝炎病人及老年人等也增高。 | ||
| 血糖检查 | 93 | 空腹血糖(GLU) | 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除糖尿病外还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生理性高血糖。降低见于饥饿、胰岛素分泌过多、药物副作用和严重肝病患者。 | ||
| 血流变 | 94 | 全血高切粘度 | 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等指标来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血流变的检查意义,对疾病有预报性,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糖尿病、脑血管等疾病。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测,对预防或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 95 | 全血中切粘度 | ||||
| 96 | 全血低切粘度 | ||||
| 97 | 血浆粘度 | ||||
| 98 | 红细胞压积 | ||||
| 99 | 全血高切还原粘度 | ||||
| 100 | 全血中切还原粘度 | ||||
| 101 | 全血低切还原粘度 | ||||
| 102 | 红细胞聚集指数 | ||||
| 103 | 红细胞变形指数 | ||||
| 癌症筛查 | 104 | 癌胚抗原 | 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各种消化道肿瘤、肺、乳腺及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筛查。 | ||
| 尿微量白蛋白 | 105 | 尿微量白蛋白 | 糖尿病人持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高血压病人持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提示肾损害早期。 | ||
| 尿常规 | 106 | 葡萄糖 | 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检测方法和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项目。PH值: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的肾脏的调节功能。蛋白质阳性:见于各种肾小球炎、肾病综合症、肾功能不全以及摄入药物(如奎宁)、磷酸盐、消毒剂等;葡萄糖阳性:见于各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妊娠剧吐者等;胆红素阳性:见于肝脏疾病或胆道阻塞,正常时为阴性。 | ||
| 107 | 胆红素 | ||||
| 108 | 尿比重 | ||||
| 109 | 尿酮体 | ||||
| 110 | 红细胞 | ||||
| 111 | FH值 | ||||
| 112 | 蛋白质 | ||||
| 113 | 尿胆素原 | ||||
| 114 | 亚硝酸盐 | ||||
| 115 | 白细胞 | ||||
| 116 | 维生素C | ||||
| 117 | 尿沉渣镜检分析 | ||||
| 结构性检查 | 放射检查 | 胸部正位DR | 118 | 肺野 | 采用新一代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分辩率高,图像清晰,放射剂量少。用于检查支气管、两肺、心脏、胸廓、胸膜、纵隔、膈等部位的病变,对早期病灶的发现可提供良好的诊断条件。 |
| 119 | 肺门 | ||||
| 120 | 纵膈 | ||||
| 121 | 心影 | ||||
| 122 | 膈肌 | ||||
| 123 | 胸膜 | ||||
| 124 | 胸廓 | ||||
| 超声检查 | 腹部彩超 | 125 | 肝 | 通过超声检查肝脏(含肝内胆管、肝门静脉),胆囊(含胆总管)、肾脏、胰腺、脾脏等内脏器官。各种形态及病理改变(如肿瘤、结石、胆囊、脂肪肝、肝硬化及肾脏病变等),提供高清晰度的动态超声断层图像诊断。且彩超比黑白超分辨率高,遇有血管变化时可用超声多普勒检查血管及血流变化。 | |
| 126 | 胆 | ||||
| 127 | 胰 | ||||
| 128 | 脾 | ||||
| 129 | 肾 | ||||
| 特色检查 | 骨密度 | 130 | T值 | 通过检查跟骨或手部骨量测定,可早期发现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程度,及时进行有效防治。 | |
| 131 | Z值 | ||||
| 中医会诊 | 132 | 望诊 | 中医专家根据体检结果,运用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本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因人而异的原则,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理阴阳、调整脏腑功能。 | ||
| 133 | 闻诊 | ||||
| 134 | 问诊 | ||||
| 135 | 切诊 | ||||
| 136 | 辩证 | ||||
| 未婚女性检查 | 乳腺彩超 | 138 | 双侧乳房 | 显示双侧乳房内各层软组织及其肿块的形态,可分辨囊性及实性肿块。对诊断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癌有帮助。且彩超比黑白超分辨率高,遇有血管变化时可用超声多普勒检查血管及血流变化。 | |
| 妇科盆腔彩超 | 138 | 子宫 | 可以清晰显示女性内生殖器的切面图象,现已成为妇科疾病的重要诊断技术之一。B超能够探查子宫、输卵管、卵巢等部位的病变。且彩超比黑白超分辨率高,遇有血管变化时可用超声多普勒检查血管及血流变化。 | ||
| 139 | 附件 | ||||
| 已婚女性检查 | 妇科一般检查 | 137 | 宫颈刮片 | "阴道检查:首先查看外阴有无皮肤病,水肿,白斑等;其次用器械检查阴道及宫颈:阴道有无出血,溃疡;有无宫颈炎症,宫颈糜烂等;第三是触摸检查子宫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活动度是否正常;第四是检查双侧附件有无肿块及压痛等。 白带常规:白带检查对于确定阴道清洁度,检查诊断妇科传染病,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及性病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宫颈刮片:宮颈癌的发生率很高,宫颈刮片检查是筛检宮颈癌的有效方法,因此,凡有性行为之女性,每年应检查一次" | |
| 138 | 周期时段 | ||||
| 139 | 白带常规 | ||||
| 140 | 附件 | ||||
| 141 | 子宫体 | ||||
| 142 | 分泌物 | ||||
| 143 | 宫颈 | ||||
| 144 | 宫体 | ||||
| 145 | 外阴 | ||||
| 146 | 阴道 | ||||
| 147 | 月经史 | ||||
| 148 | 孕产史 | ||||
| 149 | 手术史 | ||||
| 乳腺彩超 | 150 | 双侧乳房 | 显示双侧乳房内各层软组织及其肿块的形态,可分辨囊性及实性肿块。对诊断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癌有帮助。且彩超比黑白超分辨率高,遇有血管变化时可用超声多普勒检查血管及血流变化。 | ||
| 妇科盆腔彩超 | 151 | 子宫 | 可以清晰显示女性内生殖器的切面图象,现已成为妇科疾病的重要诊断技术之一。B超能够探查子宫、输卵管、卵巢等部位的病变。且彩超比黑白超分辨率高,遇有血管变化时可用超声多普勒检查血管及血流变化。 | ||
| 152 | 附件 | ||||
| 营养早餐 | |||||